
百年品牌呈结构性崩塌,十年品牌迅速占领高地,裁员赔偿 N+9,渐以不比爆单几万辆,来得劲爆。一边是痛苦的折磨,一边是幸福的烦恼,一句"旱的旱死,涝的涝死"可概括。 也仅是这几天,2025 款问界 M9、腾势 N9、领克 900 各显神通,高地被占,三大品牌呈现出成为 BBA 平替的势头。 
年后的主旋律,不再是被"智驾"二字承包,奔驰、奥迪裁员的消息纷至沓来,多的是冷笑,少的是唏嘘。 
据消息,上个月,奔驰发布财报,2024 年净利润下降幅度达到了 28%,中国区销量下滑 7%,跌到了五年来最低水平;受此影响,这个月,奔驰进行大规模人员调整,据说裁员 3 万人,赔偿 N+9,有中层管理人员能拿到的遣散费竟是高达 400 万元。 然而,如此劲爆的消息,已经越来越少人关注了,即便是" N+9 ",也有网友表示:"高额赔偿早就见怪不怪,没拿过但好歹听过。" 无独有偶,有不少媒体报道,德国知名汽车制造商奥迪的管理层与公司工会就一项裁员计划达成一致,确认将于 2029 年前在德国裁减约 7500 个工作岗位,以降低成本并提高竞争力。 当然,这样的消息流传于中国互联网之上,同样都是难以溅起水花。不禁让人感叹:是裁得不够多,还是赔偿额度过低了? 
冰冷的反义词是炙热,炙热的这一边,还是属于新能源。3 月 20 日,华为举办春季发布会,这一次,余承东没有引爆流量的金句,但有引爆车市的新车。官方透露,2025 款问界 M9 上市 72 小时,大定超 21000 台。 次日,也就是 3 月 21 日,腾势 N9 上市,一天过后,腾势事业部总经理赵长江表示:"订单已经超过预期!"据悉,该车上市的首日订单,就已经破万。 
"紧跟比亚迪脚步"的吉利,旗下新车领克 900 伺机而动,3 月 26 日,领克 900 正式启动预售,官方表示,仅是一个小时订单就已经突破了 8200 台。 
价格方面,2025 款问界 M9 指导价 46.98 万元 -56.98 万元,定位大型 SUV;腾势 N9 指导价 38.98 万元 -44.98 万元,一样定位大型 SUV;领克 900 预售价 33 万元 -43.50 万元,还是定位大型 SUV。 
同样的定位,不同的价格,三款车型联手,覆盖了 30-50 万元的区间,而这区间算得上是 BBA 的高地。火爆的订单,居高不下的销量,问界、腾势、领克一同将 BBA 赶下,俯瞰整个战场,掌握着竞争者的一举一动。 以往,能动不动就说爆单的,只能是 10-20 万元区间的车型,而今 30 万、50 万的新车动不动就买。难怪,定价超过 52 万元的小米 SU7 Ultra 提前完成了年销量目标。 
从数据上来看,奔驰旗下最畅销的车型 E 级、GLC,指导价都在 40-50 万之间,在中国品牌高端新能源竞品的全面包围下,据悉这两款车型的终端裸车价,已经低于 30 万元。"打蛇打七寸",这一次,奔驰被击中了要害。 
奥迪旗下最畅销的 A6L、Q5L,指导价在 30-60 万之间,终端价格也同样得按照指导价至少砍去 10 万,算是一个打工人一年的工资。以价换量的戏码出现在 BBA 身上,这一次,不知即便"打骨折"也是否还能保住销量? 新能源时代,一方的精彩演绎,总需要另一方的陪衬。去年以来,合资品牌被比亚迪、吉利等的大厂打怕,一口价、限时价留住了面子,也稳住的销量;经过了一轮淘汰,今年以来,各大车企开始向高端市场发起总攻,这一次沦陷的,不只是 BBA,更有我们以往熟悉的二线豪华品牌沃尔沃、凯迪拉克等等。 
抵不住新能源的冲击,豪华品牌们都要把之前过度溢价赚到的钱吐出来,大度地给出赔偿金,维护好百年良好形象,然后修生养息一阵子了。 视频号回顾: 

|